十大绝句之秋季
立秋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日渐来临
自古逢秋悲寂寥,古言秋日诗情多。
下面跟随着小编的脚步,
一赏关于秋的十首七言绝句
一《山行》
唐·杜牧
远上寒山石径斜,
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
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赏析: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,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。
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,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。
能可贵的是,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,
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
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二《枫桥夜泊》
张继
月落乌啼霜满天,
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
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赏析:诗人运思细密,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,
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:
江畔秋夜渔火点点,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。
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:一静一动、一明一暗、江边岸上,
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,
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。
三《秋词》
唐·刘禹锡
自古逢秋悲寂寥,
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晴空一鹤排云上,
便引诗情到碧宵。
赏析: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,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。
万里晴空,一只鹤凌云而飞起,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。
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,
对现实失望,对前途悲观,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,感到寂寥,死气沉沉。
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,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
。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,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、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,
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,而是很有生气。
四《秋思》
唐.张籍
洛阳城里见秋风,
欲作家书意万重。
复恐匆匆说不尽,
行人临发又开封。
赏析: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,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,
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。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,
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。
张籍原籍吴郡,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。
当时是秋季,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,
引起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之情,于是创作了这首诗。
五《秋夕》
唐·杜牧
银烛秋光冷画屏,
轻罗小扇扑流萤。
天阶夜色凉如水,
坐看牵牛织女星。
赏析: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。
在一个秋天的晚上,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,
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。
这时,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。
“夜色凉如水”暗示夜已深沉,寒意袭人,该进屋去睡了。
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,
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。
六《初秋》
唐·孟浩然
不觉初秋夜渐长,
清风习习重凄凉。
炎炎暑退茅斋静,
阶下丛莎有露光。
赏析:不知不觉就立秋了,夜也渐渐长了。
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,又感到凉爽了。
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,房子里也安静了。
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
点点露水珠。
七《秋词》
唐.刘禹锡
山明水净夜来霜,
数树深红出浅黄。
试上高楼清入骨,
岂如春色嗾人狂。
赏析:山和水是那样明净,
几颗枫树的叶子已由深红代替了浅红,
来到高楼上观景,觉得风凉刺骨,
那里舂色那样只能让人发狂。
八《秋夜曲》
唐·王维
桂魄初生秋露微,
轻罗已薄未更衣。
银筝夜久殷勤弄,
心怯空房不忍归。
赏析月亮刚刚升起,秋天的露水还很轻,
轻罗做的衣服已经单薄,
却不想更换。
夜里久久地殷勤地拨弄着银筝,
心里害怕进到空房子里
故迟迟不归。
九《中秋月》
宋·苏轼
暮云收尽溢清寒,
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此生此夜不长好,
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赏析:夜幕降临,云气收尽,天地间充满了寒气,
银河流泻无声,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,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.
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,月光多为风云所掩,
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,真是难得啊!
可明年的中秋,
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?
十《秋雨中赠元九》
唐·白居易
不堪红叶青苔地,
又是凉风暮雨天。
莫怪独吟秋思苦,
比君校近二毛年。
赏析:青苔地上落满红叶,秋天的悲凉气氛,
实令人不堪忍受,何况又是凉风劲吹,
晚间落雨的天候。
不要怪我因秋而悲伤,
比起你来与老年更临近了。
秋日里总会不自觉地想起,那么几个难忘的形象
——枯藤、老树、昏鸦、夕阳西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