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名家联语---俞樾
栏目:联坛人物 发布时间:2019-02-28

俞樾(1821-1907),清学者。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。道光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、河南学政。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。治经、子、小学。宗法王念孙父子,大要在正句读、审字义、通古文假借,并分析其特殊语文现象。撰有《群经评议》、《诸子评议》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等。能诗词,重视小说戏曲,强调其教化作用。所作笔记,搜罗甚富,包含有学术史、文学史的资料。所撰各书,总称《春在堂全书》,共二百五十卷。

  俞樾楹联著述颇多,有《春在堂楹联录存》、《春秋人地名对》、《改良楹联维新》、《精选楹联新编》、《曲园楹联录》、《校官碑集字联》、《绎山碑集字联》、《曹全碑集字联》、《樊敏碑集字联》、《纪泰山铭集字联》、《鲁峻碑集字联》、《金刚经集字联》等。


 


右台山鬼;

南埭村民。


自题

 


泉自有时冷起;

峰从无处飞来。


题杭州冷泉亭

 


小集宾僚同骨肉;

纵谈改事即文章。


题江苏藩署客坐

 


不妨姑说梦中梦;

自笑已成身外身。


自题生圹

 


父老闲来消白昼;

儿童归去话黄昏。


题杭州金华将军庙戏台

 


且喜故乡无归里;

敢期此后有千秋。


题杭州右台仙馆

 


古墨尚存圣时石;

遥看如对蜀中山。


题峨眉山馆

 


四面轩窗宜小坐;

一湖风月此平分。


题湖心亭

 


诗兴作春多丽藻;

斋心如水自澄澜。


自题书斋

 


读书养气十年足;

扫地焚香一事无。


自题

 


曾闻古有归真室;

已视身如不系船。


题妻子姚夫人神位

 


萦回水抱中和气;

平远山如蕴藉人。


题杭州敷文书院

 


清风明月本无价;

近水远山皆有情。


题苏州沧浪亭

 


桃花流水杳然去;

油壁香车不再逢。


题杭州苏小小墓

 


短艇得鱼撑月去;

小轩临水为花开。


题苏州沧浪亭

 


得一日闲为我福;

做千年调笑人痴。


自题

 


欲除烦恼须无我;

历尽艰难好作人。


自题

 


越水吴山随所适;

布衣蔬菜了余生。


自题春在堂

 


燕息敢忘天下事;

和平先养一家春。


题江苏藩署内室

 


秋月春风在怀抱;

吉金乐石为文章。


赠少芗

 


杜少陵诸侯老宾客;

王摩诘前身一画师。


赠陶星如

 


云出人间,合而为雨;

泉流石上,清于在山。


集汉隶

 


是无远虑,颠倒梦想;

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


题杭州西湖凤林寺

 


明月梅花,拜祁连高冢;

疾风劲草,识板荡忠臣。


题扬州史可法祠墓

 


似入万重山,不离三亩地;
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
集唐诗题浙江杭州适园

 


重重叠叠山,曲曲环环路;

高高下下树,叮叮咚咚泉。


题杭州九溪十八涧

 


退之工文辞,学者从而师事;

司马相中国,远人服其威名。


集《曹全碑》赠曾国藩

 


五蕴皆空,何处无真身示现;

一尘不染,此中有妙相庄严。


题天台山寒明楼

 


且住为佳,何必园林穷胜事;

集思广益,岂惟风月助清淡。


题江苏臬署

 


高吸红霞,最好五更看日出;

薄游黄海,曾来一夕听风涛。


题安徽黄山观旭楼。 薄:靠近。 薄游:来游。 黄海:黄山云海

 


小坐集衣冠,花径常迎三益友;

清言见滋味,芸窗胜读十年书。


题江苏臬署

 


长啸作鸾音,相逢一笑怜疏影;

坐来闻好鸟,莫损幽芳久不归。


题苏州虎丘

 


好水好山,出东郭不半里而至;

宜晴宜雨,比西湖第一楼如何?


题临海东湖湖心亭

 


古迹怀虎丘,到此登临感乔木;

胜游记鸿爪,巡檐索笑赋寒梅。


题苏州虎丘

 


祠宇傍山塘,小筑莳红成胜迹;

讴歌遍吴会,大名韦白并传人。


题苏州张忠敏公祠

 


周家忠厚,开百世基,况于民庶;

武侯谨慎,成一生事,矧在庸愚。


题春在堂内室

 


此老最多情,不独管婚嫁两事;

凡人得如意,要知有因果一层。


题月老祠

 


倚槛俯江流,一线潮来文境活;

迎门欣湖绿,万松深处讲堂开。


题杭州敷文书院

 


野渡傍溪山,会有才人题驷马;

嘉名登志乘,不劳仙迹访骖鸾。


题德清四仙桥,在德清城东,为清朝著名学者俞樾募捐建成

 


小筑仙居,是当年宝剑藏精故地;

广为善举,体先生金丹济世婆心。


题苏州吕仙祠

 


小筑三楹,看浅碧垣墙,淡红池沼;

相逢一笑,有袖中诗本,襟上酒痕。


题苏州莳红小筑

 


仙到应迷,有帘幙几重,阑干几曲;

客来不惊,看落叶满屋,奇书满床。


题红叶读书楼

 


积累譬为山,得寸则寸,得尺则尺;

功修元倖获,种豆是豆,种瓜是瓜。


题苏州积功堂

 


湖山恋我,我恋湖山,然老夫耄矣;

科第重人,人重科第,愿吾孙勉之。


题杭州西湖俞楼

 


三多以外有三多,多德多才多觉悟;

四美之先标四美,美名美寿美儿孙。


自寿

 


四十年赤手持家,卿死料难如往日;

六旬人白头永诀,我生谅亦不多时。


挽内子之妻姚氏夫人

 


七旬外翁,固知死之为归,生之为奇;

半日静坐,不识此是何地,我是何人。


自题

 


小圃如弓,竹林前一曲,柳阴后一曲;

浮生若梦,登第五十年,成婚六十年。


题春在堂

 


占全湖绿水芙渠,胜国君臣棋一局;

看终古雕梁玳瑁,卢家庭院燕双栖。


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

 


无以为宝,惟善以为宝,则财恒足矣;

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,又从而招之。


集《四书》题杭州西湖财神庙

 


老奸终古分尸,鬼斧神斤,劈开桧树;

快事一时抚掌,风欺雪虐,压倒秦头。


题杭州忠显庙

 


平生尽为谁忙?代夫子辛劳,敢分人己;

家法原非我信,受祖宗懿训,敬先儿孙。


挽江室仇夫人

 


与诸群拜许郑为师,敢以空谈荒实义;

为昭代存乾嘉学派,须知经术即文章。


题杭州诂经精舍式古堂

 


高会即兰亭,叙觞咏幽情,更绕丝竹兴;

新声征菊部,对苏台风月,应忆镜湖游。


题苏州浙绍会馆戏台

 


邱壑在胸中,看迭石疏泉,有天然画意;

园林甲吴下,愿携琴载酒,作人外清游。


题苏州漱碧山庄

 


借丝竹传山水佳音,里社歌谣新乐府;

与父老话升平盛世,岁时伏腊古临溪。


题社戏戏台

 


与诸君拜许郑先师,敢以空谈荒实践;

为昭代存乾嘉学派,须知经术即文章。


题杭州诂经精舍

 


邱壑在胸中,看叠石疏泉,有天然画意;

园林甲吴下,愿携琴载酒,作人外清游。


题苏州漱碧山庄

 


高会即兰亭,叙觞咏幽情,更绕丝竹兴;

新声征菊部,对苏台风月,应忆镜湖游。


题苏州浙绍会馆戏台

 


愿岁岁今朝,以腊八良辰,陈千秋雅戏;

祝婆婆老福,从古稀七十,到上寿百年。


贺王梦薇母七十寿,此日为腊月初八

 


看君赤手兴两处三门,此事由心精力果;

愧我白头亦六旬一岁,至今犹带水拖泥。


挽密通和尚

 


不福星,真福星,即此一言,可为君寿;

已五十,又五十,请至百岁,再征吾文。


贺张少渠五十寿

 


梅鹤洗酸寒,且教逋老扬眉,葛仙生色;

莺花添富丽,恰称金牛湖上,宝石山边。


拟西湖孤山财神庙

 


耕而食,凿而饮,相传中古遗风,尚留村社;

春有祈,秋有报,愿与故乡父老,同拜神祺。


题浙江德清乌山土地庙

 


舍榭漫芳塘,柳浪莲房、曲曲层层皆入画;

烟霞笼别墅,莺歌蛙鼓、晴晴雨雨总宜人。


题杭州西湖湖心亭

 


小集三同年,杯酒清谈,犹忆共商蜀游草;

伤心一分手,画图留赠,不能再写浙中山。


挽丁濂甫

 


旧梦怕重提,海上同舟,两祖联床还似昨;

微名惭偶合,吴中怀刺,一时惊座更无人。


挽王荫齐

 


二品紫泥封,颍上板舆,花县迎来众如如;

八旬黄发寿,吴中丹旐,薤歌送到大家家。


挽葛瑞卿李太夫人

 


一勺试清泉,闻故老流传,是憨师开山遗迹;

千秋埋艳骨,笑游人闲赏,只真娘古冢题诗。


题苏州虎丘憨憨泉

 


距花朝五日,开萱寿八旬,吴下刚翻新菊部;

酌春酒三杯,披仙衣一品,怀中行抱小兰孙。


贺应敏斋朱太夫人八十寿

 


自胜国至熙朝,歌咏不忘,四百年来五开府;

以事功兼学术,馨香无愧,九龙山下一崇祠。


题无锡惠山五中丞祠

 


听讼吾犹人,纵到此平反,已苦下情迟上达;

举头天不远,愿大家猛省,莫将私意入公门。


题江苏臬署大门

 


选胜到里湖,过苏堤第二桥,距花港不数步;

维舟登小榭,有奇峰四五朵,又老树两三行。


题花港观鱼,西湖十景之一

 


游宦到金阊,把越酒话乡关,如读会稽三赋;

清时调玉烛,借苏台成雅集,胜在永和九年。


题苏州浙绍会馆

 


胜地傍虎丘,更登百尺楼台,已近九霄通瑞气;

奎光射牛斗,愿共三吴儁父,长从七夕拜文星。


题虎丘魁星阁

 


钟间气龙文虎武,由灊岳降神,千秋又见临淮李;

奏元功北斾西旌,自苏台发轫,四境长留召伯棠。


题苏州李文忠公祠

 


为翰苑,为封疆,为海外輶轩,青史长留不朽事;

是同年,是前辈,是楚中耆宿,白头顿失老成人。


挽郭嵩焘,郭乃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

 


从之字江边到丁字沽边,三千里远来,同归安宅;

拓越中旧馆为浙中会馆,十一郡咸集,各话乡山。


题天津浙江会馆

 


记故乡亦有仙潭,看一样湖光,添得石桥长九曲;

至此地宜邀明月,问谁家秋思,吹残玉笛到三更。


题西湖九曲桥

 


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,不待五百年后,斯楼传矣;

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,适在六一泉侧,其胜如何。


题西湖小曲园,一名俞园,在孤山南麓,为俞讲学处

 


念老夫毕世辛勤,藏书万卷,读书千卷,著书百卷;

看吾孙连番侥幸,县试第一,乡试第二,会试第三。


题孙俞陛云中进士

 


何处白云归,有乡里古招提,出西郊不半里而至;

前生明月在,是佛门新公案,言东坡为五老后身。


题苏州留园待云庵

 


合天目苕溪诸胜,龙飞凤舞而来,毓育英才宜此地;

承圣明方虎之遗,经求文章相望,续修旧业在群贤。


题浙江德清书院

 


读律即读书,愿凡事从天理讲求,勿以聪明矜独见;

在官如在客,念平日所私心向往,肯将温饱负初衷。


题江苏臬署大堂

 


树滇黔数万里间盛名,归队林泉,一品门庭苦寒素;

溯翰苑十九年前老辈,叨陪杖履,半年坛坫共湖山。


挽吴仲云

 


五百年元气,长镇龙潭,祀典昭垂,四字褒题颁御墨;

数千里灵旗,远临鹤市,神方普锡,九科妙剂拜仙方。


题苏州李真人庙

 


是名宰相,是真将军,当代郭汾阳,到此顿惊梁木坏;

为天下悲,为后学惜,伤心宋公序,从今谁颂落花诗。


挽曾国藩

 


史馆建嘉谟,惜创议未行,三品下庶僚,至今无列传;

讲堂刊定本,柰校雠方半,九经中大义,从此付何人。


挽何子贞

 

邻碧上层楼,疏帘卷雨,幽槛临风,乐与良朋数晨夕;

送青仰灵岫,曲涧闻莺,闲亭放鹤,莫教佳日负春秋。


题上海豫园卷雨楼

 


庙貌遍尘寰,此间地接许昌,请看魏国山河,徒留荒草;

轺车遵汝水,使者家居苕霅,愿与故乡父老,同拜灵旗。


题河南临汝关帝庙

 


虎阜寻游踪,乘兴而来,尽饶看十里烟花,三秋风月;

狮峰观对面,会心不远,任领取云中林树,画里亭台。


题苏州虎丘

 


前旌孝,后旌忠,两回邀九陛恩纶,不愧家风承武肃;

夫死义,妇死烈,一日成千秋大节,长留祠宇在吴阊。


题苏州钱氏孝子烈妇祠

 


前词苑,后封疆,频年养望湖山,绿野优游,共推老福;

内儒书,外释典,每夕纵谈名理,青灯滋味,还似儿时。


贺许信臣七十寿

 


游宦到钱塘,饮水思源,喜两浙东西,与歙浦江流相接;

钟灵自潜岳,登高望远,问双峰南北,比皖公山色何如。


题杭州安徽会馆

 


渊源溯汉代封侯,纵盛名马服交推,蒋径清风传自远;

祠宇法文公家礼,况宸翰龙章宠锡,孟河乔木仰弥高。


题常州孟河蒋氏支祠

 


一个臣系天下重轻,使当年长镇日畿,定可潜消庚子变;

八旬翁完真灵位业,溯壮岁同游月府,不能再逮甲辰科。


挽李鸿章

 


一勺试清泉,此邦故老相传,都道是谽师卓锡峰头遗迹;

数椽营胜地,我辈闲人游览,勿徒向真娘埋香冢畔题诗。


题虎丘憨憨泉

 


胜迹冠吴中,有梅村诗句,衡山画图,坐对茶花思往事;

名流来日下,是丰沛故家,金张贵姓,好凭酒盏话升平。


题苏州八旗奉直会馆

 


有令子万里来游,言家庭期望深心,外则贤父,内则贤母;

祝而翁百年偕老,看郎君讲求实学,处为名士,出为名臣。


贺日本留学生井上陈子德父六十寿

 


推倒一世豪杰,开拓万古心胸,陈同甫一流人物,如是如是;

醉吟几篇旧诗,闲尝数盏新酒,白香山六十岁时,仙乎仙乎。


贺金安清六十寿

 


自休父得姓以来,与伊川明道,并振家声,一样门楣匹纯正;

从新安移居到此,于阳羡义兴,大开祠宇,千秋福作逮云仍。


题宜兴程氏祠堂

 


威名满华夏,真义士,真忠臣,若议千载神交,合与睢阳同俎豆;

戎服读春秋,亦英雄,亦儒雅,试认九霄正气,常随奎壁焕光芒。


题新安关庙

 


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,但传奋臂一呼,为夫子守城,代小郎破贼;

三四月历数成都盛事,且先遨头大会,以流觞佳节,作设帨良辰。


题成都浣花祠

 


生财有大道,则拳拳服膺,仁是也,义是也,富哉言乎,至足矣;

君子无所争,故源源而来,孰与之?天与之!神之格思,如此夫。


集《四书》题杭州西湖财神庙

 


念老夫毕世辛勤,藏书数万卷,读书数千卷,著书数百卷;

喜文孙连番侥幸,院试第一人,乡试第二人,廷试第三人。


贺孙陛云中探花

 


廿四卷补注,为谷梁子功臣,频年手校青编,镂版告成犹及见;

六十年耆儒,是乾嘉间宗派,此后我来黄浦,谈经同调更无人。


挽钟孝廉

 


万卷拥书城,精神满腹,著作等身,积卅年雪案萤窗,尤于麟经有得;

两回游泮水,净土皆修,名场倦踏,看明载苍颜鹤发,重歌鹿鸣而来。


贺张仲甫八十寿

 

合千古之寿寿公,永保用,永保亨,左鼎右彝,坐两罍轩,居然三代上;

以十年之长长我,六十耆,七十耋,望衡对宇,隔一条巷,有此二闲人。


贺吴平斋七十寿

 


一部廿四史,谱成今古传奇,英雄事业,儿女情怀,都付与红牙檀板;

百年三万场,乐此春秋佳日,酒坐簪缨,歌筵丝竹,问何如绿野平泉。


题苏州留园戏台

 


如何探花使,竟作报罗人,最怜客死浙西,难携九岁孤儿,托付同年良友;

回忆小舟中,曾修同馆礼,犹冀重逢吴下,谁料武林一面,勾销文字因缘。


挽谭丽生

 


母九旬,儿六旬,更喜绕膝人多,商瞿五十岁后兰玉丛生,得峥嵘五男子;

官二品,阶一品,尤喜乞身归早,灵隐三天竺外园林胜地,有突兀三层楼。


赠某退休官员


噩耗到湖南,溯自早岁零丁,中年离乱,暮齿又疾疢缠绵,何怪神伤荀奉倩;

褒扬来日下,想其勤俭相失,孝友勖子,恩义逮偏妻女妹,允推闺范宋宣文。


挽吴桐云夫人

 


生无补乎时,死无关乎数,辛辛苦苦,著二百五十余卷书,流播四方,是亦足矣;

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浩浩荡荡,数半生三十多年事,放怀一笑,吾其归乎。


自挽

 


卜宅晋元兴,石门秋色、桃坞春风,聚九华秀气,绵延累代簪缨,后裔至今怀祖泽;

溯源齐公族,谷熟分支、姑苏别派,守百祀清芬,崇奉不祧俎豆,先祠终古傍魁峰。


题西南石门高氏祠堂

 


上溯羲皇画八卦时,文字权舆,秦而篆,汉而隶,任后来缣素流传,不外六书体例;

高踞吴山第一峰顶,川原环抱,江为襟,湖为带,看从此菁华大启,振兴西浙人才。


题杭州仓颉庙

 


是吾所兄,辱称大弟子,桃花潭畔,以都讲相推,迄今旧梦重提,泡影电光卅年事;

由名进士,出见宰官身,兰茞溪边,有神君之监,记我片言论定,文章吏治一般情。


挽吴焕卿

 


日有明年之日,年非今日之年,吾祖南庄府君,是以垂昔日之训,后人宜敬体此意;

事或入世之事,心仍出世之心,先舅平泉老人,用此为处事之方,小子窃有味其言。


题春在堂

 


以巾帼中人,常落落然有儒生气象、有豪杰襟怀,日对青史一篇,迥异寻常脂粉辈;

当绵缀之际,所拳拳者在祖宗懿训、在儿孙家法,手题繐帷数语,岂惟明白去来间。


挽某友仇氏夫人

 


大雅宏达,是名翰林;清通简要,是真吏部;严明仁恕,是封疆重臣;遗爱长留荆楚地;

论芸香俸,为前后辈;编花萼集,为同年生;订缟紵交,为吴中老友;伤心怕过栎存堂。


挽恽次山

 


本黄歇故封,雄开剧郡,士民殷庶,财赋丰饶,赖有小园林,借半日光阴,稍谈风月;

用白诗遗意,肇锡嘉名,桃坞春朝,竹簃秋夕,惟愿贤大守,与三吴父老,共乐宽闲。


题苏州府署闲园

 


置身郎署十六年,名心未死,病骨遽销,孀妻弱弟,扶榇旅而归,到此膝前,止存女孤;

回首新安廿二载,馆舍荒凉,知交零落,感旧伤今,向秋风一恸,痛吾门下,又失斯人。


挽汪瘦梅

 


后尼山千五百年,笃生两先生,辟邪说,辩异端,道统天开,正所以下启紫阳,上承邹峄;

环苏台数十万户,过此一瞻拜,黜浮华,崇实学,士风日起,庶不愧言游故里,泰伯遗封。


题苏州二程子祠

 


从吾浙挂席而来,历四百里津粱亭堠,到此名区,阊阎殷富,水乡清嘉,开拓心胸知几许;

登斯堂举杯相属,合十一郡文物衣冠,成兹良会,襟上酒痕,袖中诗本,流连风景意云何。


题苏州浙江会馆

 


起居八座,亦多寿、亦多男,先百花生日,祝慈荫长春,凤舞鸾歌,遍浙水东西、洞庭南北;

文昌六星,有上相、有上将,以万石家风,佐熙朝景运,玉昆金友,此荀龙减二、贾虎增三。


贺李鸿章母七十寿

 


花径板舆来,自皖而两浙、而三吴、而潇湘洞庭,数千里瞻拜慈云,凤鸟舞、鸾鸟歌,颂无量寿佛;

床头朝笏满,有子为宰相、为节度、为观察转运,五百年特钟间气,玉策贤、金策圣,作中兴名臣。


贺李鸿章母七十寿

 


由牧令起家,不十载简在帝心,而监司,而开府,卅年来勤政惠民,允推柱石勋名,岂仅偏隅资保障;

从成都返旆,只九日身骑箕尾,若闽浙,若江淮,千里外报功崇德,何况葭莩戚谊,曾陪下座在门墙。


代撰挽吴勤惠

 


乘桴过斗六门边,瘴雨蛮烟,不辞劳苦,立功在绝徼,盖视傅郑尤难,伟矣半载经营,尽辟天南生熟地;

回头思廿七年事,敝车羸马,时相过从,同谱若弟兄,遂订朱陈之好,伤哉一朝永诀,未完吴下唱酬篇。


挽王文勤

 


甫四十即封疆,未五旬即宰辅,经文纬武,盖代勋名,历数寰中荡寇,域外和戎,力任其难,相业巍巍千古少;

位三公为太傅,食万户为通侯,重地隆天,饰终典礼,惟是边警仍殷,銮舆尚远,殁而尤视,忠心耿耿九原悲。


挽李鸿章

 


仗节镇危疆,当军事土崩瓦解,不可收拾之时,视城中无固志,视城外无援兵,糜顶踵以报君恩,妇竖舆台同授命;

结缨完大义,与谥法履正志和,使民悲伤有合,在吴会为名臣,在吴兴为先达,节春秋而修祀典,日星河岳共昭垂。


题苏州徐庄愍公祠

 


溯当年千里乞师,一舟摩寇垒而过,抵掌高谈,论列山川形势,与夫贼情变幻,及东南进取之方,声共泪俱,此事中兴关大局;

迨后来两河开府,四载在夷门坐镇,悉心综理,讲求治术源流,旁及边境安危,并水旱偏灾之备,人亡政在,于今故里有崇祠。


题太仓钱敏肃公祠

 


读船山先生所著全编,得三百余卷之多,经史子集,蔚一代巨观,承其后者,勿徒争门户异同,汉详名物,宋主义理,各有师传,总不外古大儒根底实学;

卜衡岳胜地而开讲舍,看七十二峰在望,春夏秋冬,备四时佳境,登斯堂也,尚共矢晨昏黾勉,出建功勋,处修节操,交相自励,以毋负老尚书创建初心。


题衡阳船山书院

 


伟哉,斯真河岳精灵乎!自壮岁请缨投笔,佐曾文正创立师船,青幡一片,直下长江,从贼巢夺转小孤山去;东防歙婺,西障湓浔,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。百战功高,仍是秀才本色:内授廷臣辞,外授疆臣又辞。强林间猿鹤,作霄汉夔龙。尚书剑履,回翔上接星晨;少保旌旗,飞午远临海澨;虎门开绝壁,悬崖突兀,力扼重洋。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遗迹,见者犹肃然动容,谓规模宏阔,布置严谨,中国诚知有人在;

嗟夫,今已旗常俎豆矣!忆畴昔倾盖班荆,假阮太傅留余讲舍,明镜三潭,劝营别墅,由珂里移将退省庵来;南访云凄,北游花坞,岁岁追陪到烟霞深处。两翁契合,遂联儿辈姻缘:吾家童孙幼,君家女孙亦幼。对桃李秾华,感桑榆暮景。粤峤初还,举步早怜跛躃;吴门比至,发言益觉含糊;鸳水遇归桡,俄顶流连,便成永诀。数日前于右台仙馆传报噩音,闻之为潸焉出涕,念风物不殊,琴声顿杳,老夫何忍拜公祠。


挽彭玉麟

 


集《经石峪》、《金刚经》


不处下流;

自然上达。

 

不解事汉;

真读书人。

 

从小知大;

受重著轻。

 

老树若卧;

微波如罗。

 

但用我法;

何畏人言。

 

金经度世;

白眼观人。

 

金轮持世;

宝典应时。

 

山深围作国;

树老化为人。

 

不养生而寿;

处尘世亦仙。

 

日长金尊小;

身老布衣高。

 

书得花上味;

人闻花下香。

 

为善无不报;

无欲而后刚。

 

功名子孙事;

天地圣贤心。

 

未成灯下句;

来数园中花。

 

白眼观尘世;

金刚养道心。

 

有时而独往;

无日不狂歌。

 

有花皆解语;

无树不生香。

 

老树立如塔;

清流绕作城。

 

老树堪可怖;

空山疑有仙。

 

多言即少味;

无欲斯有为。

 

众香国中住;

大罗天上人。

 

尘根耨即去;

清福种方生。

 

身心万缘净;

意味一孤灯。

 

佛仙亦凡种;

福寿在名山。

 

坐观西山色;

卧读南华经。

 

但愿后平事;

何须著罪言。

 

罗衣称身着;

华担在肩轻。

 

树上长生果;

地里及第花。

 

是非听人世;

礼乐付经生。

 

畏闻人世事;

高卧故山中。

 

种成皆宝树;

道合即金兰。

 

荷高能得露;

兰小已生香。

 

高以下为体;

轻乃重之根。

 

读书必提要;

处世要通经。

 

读书能见道;

人世不求名。

 

著作空后世;

礼乐法前王。

 

欲无尔我见;

须有老庄书。

 

深思供佛句;

微暗读书灯。

 

清时最有味;

白日长无为。

 

照暗孤灯小;

乘流一筏轻。

 

福寿男则百;

德功言为三。

 

有恒可以入圣;

无欲然后得刚。

 

那能都如人意;

要不大异我心。

 

来从华严法界;

去观天下名山。

 

入乐国,住乐土;

见异人,读异书。

 

多言人,莫轻信;

得意事,不妄为。

 

人世亦能随俗住;

我行最喜入山深。

 

人奉高名非所取;

天生清福不须修。

 

万事随缘皆有味;

一生知我不多人。

 

山中作相尊之至;

坐闲供佛夕无量。

 

山中做等小兰若;

天下人尊大布衣。

 

千金白日虚言值;

一老空山坐读书。

 

凡眼何能别兰种;

仙心方得爱荷香。

 

及时上寿一大白;

随时著华千碎金。

 

不解俗言千种事;

皆因身在万山中。

 

不解养生偏得寿;

颇思离世乃成名。

 

长句未成三益至;

清尊欲尽五经来。

 

心至虚时能受益;

目当暗处能生明。

 

心上有天即见佛;

山中无庙亦来仙。

 

少白读书和上第;

老来高卧称达尊。

 

从来大白何能辱;

果是真金定有刚。

 

书有未观皆可读;

事经已过不须提。

 

世上声名天付取;

山中事来我平章。

 

功已告成还处女;

身能长寿又多男。

 

老树分行如立界;

深山围住即成城。

 

老树成行不见日;

清流小触即成波。

 

合眼已见诸仙佛;

入园即如小河山。

 

时歌白也微之句;

一读庄子老子书。

 

但求之我有定在;

不得于心无妄言。

 

我法去来皆不著;

人间聚散莫非缘。

 

昔往今来有如此;

天清地旷无已时。

 

修仙即是乘佛法;

入城不异在山时。

 

经在汉初无解释;

字从斯后有真行。

 

能以仙心修佛性;

即教肉食亦清流。

 

盘中仙果最得味;

坐上修兰别有香。

 

欲解昔贤何所乐;

但观今我此时心。

 

清波亦可辱以足;

小树也能高及肩。

 

道大随人各有得;

心平处事一无求。

 

尊前时复中清圣;

灯下还能读汉书。

 

解经切莫金根诳;

弄性还须白堕来。

 

度众生,应无虚日;

凡百事,可以告天。

 

戒言于先,言必信;

明德之后,德不孤。

 

大名在千佛经上见;

此身于众香国中来。

 

一念不起,彼我悉化;

空山无人,仙佛皆来。

 

人诵高名,如在天上;

身无世尘,不入城中。

 

人能读书,即为有福;

我欲去谤,莫如无言。

 

与其轻人,不如重我;

但求无过,非必有功。

 

独往独来,义之与此;

众闻众见,德则不孤。

 

善合众长,取孤之白;

大有所利,于肉得金。

 

有子弟可教,一乐也;

舍道德不用,其贤乎。

 

尊中有味,不为贤,必为圣;

灯下无事,非读老,即读庄。

 

深山无日无时,去来今不记;

老树有华有实,色香味皆清。

 

园乃甚小,山亦不深,颇得真意;

食尚有肉,衣则以布,自称老人。

集《汉鲁峻碑》


春归花不落;

风静月常明。

 

清游止风月;

生计在琴书。

 

大雅不群自宏远;

盛时所乐是清平。

 

门外有人时载月;

园中无事自弹琴。

 

不居官职征高节;

惟乐图书表雅怀。

 

不通干谒门常闭;

惟守琴书案自清。

 

王体惟为拜石绌;

三公安若灌园高。

 

长物不留惟载石;

清官有节是高门。

 

无大无小归于静;

有为有守视其人。

 

为报春风能一石;

当延明月作三人。

 

东山高视小鲁境;

南国流风怀召公。

 

史氏三长惟在学;

文家七发竟如神。

 

百家九流视之掌;

一日三秋怀其人。

 

吕诗作史乃无秽;

称石为兄自不孤。

 

臣有图书足娱乐;

人当花月自迁延。

 

自有图书生计足;

长留风月举家清。

 

自构小园称独乐;

时当令节作清游。

 

自昔儒者长静穆;

一时诗史广流传。

 

休道春花无足览;

能如秋月自然清。

 

何人不谒图书府;

所在当称通德行。

 

报国之文在公等;

传书而去有门生。

 

纵怀花事当春去;

畅足清游载月归。

 

纵览书家师内史;

盛传琴德比中郎。

 

官高中外威仪盛;

家在东南门第清。

春花秋月自娱乐;

三山五岳常游行。


除琴书乃无长物;

有花石而佐清游。


高人不在百官表;

远游当始三神山。


高人自纪园居乐;

文士还传山石诗。


高官五马何足道;

陈书百城以自娱。


家除国史无长物;

天下风月娱高人。


能令一家长静穆;

不惟日月是清和。


惟有孤石作雅拜;

自载明月当清游。


雅事常留在诗史;

清门所拜上花神。


游人纵道五陵乐;

高士自守孤山高。


廉静自守则长足;

道德自乐乃无忧。


碑传良史廉平德;

敬作中和乐职诗。


儒者不为通一孔;

史家所有是三长。


儒者家风当静穆;

学人体气自和平。


春九十而园中常在;

月三五于海外生明。


门外清游,三五明月;

园中花事,廿四春风。


仁义自治,有为有守;

琴书作乐,乃息乃游。


石气纵清,花滋自润;

诗怀始畅,琴德吕和。


有花有月,国中乐事;

无春无夏,城外清游。


吕氏博义,自然通畅;

中郎独议,大有发明。


山高流长,足臣游览;

春温秋肃,归之中和。


如乐之和,乃有盛德;

无书不览,是为通儒。


报国宏文,济时高议;

居家和乐,作吏廉平。


作百一诗,臣自娱乐;

临十三行,大有风神。


纵览乐史,太平所纪;

如在大令,永和之年。


明月清风,人无不有;

弹琴作诗,自足以娱。


明月清风,足以乐矣;

德行文学,兼而有之。


诗若长城,四境独守;

学如大海,百流兼归。


南山等高,东海比广;

春同流惠,秋月表清。


帝曰干城,士称师表;

民乐父母,吏敬神明。


渡此江河,细流兼内;

是为春夏,群物发生。


家无长物,琴书自乐;

天生高人,风雅之宗。


家有小园,足以独乐;

年当大董,自然长生。


能守琴书,是为有子;

自乐道德,不优无徒。


强者明知,乃能是道;

忠矣清矣,当视其人。


集《泰山铭》


九五福居首;

七十载从心。

 

为道则日损;

有大而能谦。

 

在山为宰相;

于义乃祖师。

 

其玉浑浑尔;

乃心休休焉。

 

其称名者小;

能顺天者昌。

 

惟孝蒸蒸义;

其仁浩浩天。

 

仁者安知者利;

视其以观其由。

 

有文章,有道德;

是官府,亦神仙。

 

乐其乐,利其利;

道非道,名非名。

 

居在仁,由在义;

今与处,古与稽。

 

居何在?仁是也;

信在诚,君子哉。

 

大山小山若伯仲;

新值旧植称祖孙。

 

大文自刻会昌集;

小序如见永和人。

 

山中人惟知自乐;

天下事不在多言。

 

小举金尊对明月;

高张石刻闻古香。

 

已成灵运山居作;

不献相如封禅书。

 

天下亦闻有官府;

山中或已是神仙。

 

文士成章时涉戏;

山人行礼不为奇。

 

以石为山焉用大;

不风而雨也能凉。

 

四是贝叶书衡政;

百岁不闻金鼓声。

 

汉史公书大著作;

唐山人集小词章。

 

立石自成小五岳;

陈图而观大九州。

 

立旗而观风顺不;

举网有得月随之。

 

众山自是群玉积;

明月岂非七宝成。

 

自有仙人非尽诞;

由来名士亦通禅。


合道德文章而化;

如金玉锡石之储。

 

多言自守金人戒;

稽典时开玉海编。

 

多福集于大度者;

成功率在小心人。

 

江上自来山万迭;

尊前惟有月三人。

 

亦有小山起平地;

将随明月至山川。

 

如是我闻尽风月;

多与人同惟艺文。

 

社事惟行一献礼;

山居亦有九锡文。

 

事在始终中毕举;

儒由天地人咸通。

 

岩石细储镇山宝;

川行小制顺风旗。

 

金石刻铭用皇象;

文章典雅有相如。

 

实始居山斯为祖;

或能植物莫非师。

 

厚地高天乐其乐;

凉风明月仙乎仙。

 

顺时自有金风至;

构室惟求明月金。

 

顺道尚烦风一至;

归山惟与月同行。

 

前古后今有如是;

天高地厚无已时。

 

海上日月随处见;

山中积雨绝人来。

 

高文典重张平子;

旧迹存留王献之。

 

文以先秦两汉为则;

居有三山五岳之图。

 

以苍史懿将求古义;

用金人懿诫毖躬修。

 

臣于三德之行咸备;

书非先秦前汉不观。

 

观五岳而知众山小;

凡百川咸于大海归。

 

视山人居若神仙宅;

开文章府亦大将坛。

 

山居乐事,三马有庆;

文章大观,万象咸新。

 

天生仙物,三千岁孰;

地薄美利,九十月成。

 

天生是人,以翼圣世;

帝王作相,用缵戎功。

 

天孙锡灵,精思乃启;

文昌垂象,体运斯开。

 

天锡六符,地贡万宝;

易张十翼,书陈七观。

 

无岁不孰,万宝之府;

得月而明,群玉其山。

 

今日云云,莫大风云;

我心在在,表小山川。

 

风至山中,无不和畅;

月生海上,自极高明。

 

为政不烦,顺明牧宰;

与人同乐,是小唐虞。

 

文岂无神,乃帝之命;

山亦有史,是臣自修。

 

圣于伯子,亦美其简;

人如获也,始谓之和。

 

古有文章,与我为戏;

天将风月,助有之欢。

 

正修齐平,是谓知本;

诚著明动,乃能化邦。

 

礼乐有成,乃称明备;

功名不处,自极崇高。

 

图难于易,为大于小;

视有若无,居实若虚。

 

顺时而行,归于安宅;

修德有报,福在后人。

 

秦刻岩石,以视后代;

汉启宅壁,而求古文。

 

请观玉衡,以齐其政;

仍刻石鼓,而纪兹文。

 

著则能明,明则能动;

正而后修,修而后齐。

 

厥修乃来,惟日不继;

与人同乐,其益无方。

 

德者本也,利者末也;

礼以行之,信在成之。

 

儒者有文,斯称风雅;

山人无事,是谓神仙。

 

叙事以先秦前汉为则;

考文本方言广雅而来。

 

通人无方,不为玉不为石;

修士有则,亦如锡亦如金。

 

文物天开,已尽东南之美矣;

典章圣作,尚于庚子而陈之。

集《秦绎山碑》


书久绎乃显;

理日战而长。

 

臣家今高国;

帝德古成康。

 

乱流自起灭;

远山时有无。

 

金经略成诵;

白日长无为。

 

相亲维白石;

所诵此金经。

 

昧乃明之极;

昔者今所因。

 

道因时以立;

理自灭而开。

 

乐山泽而之野;

明经义以著书。

 

臣以壹经自乐;

史称万石之家。

 

帝德万世无极;

臣家一经如初。

无古无今道惟一;

有可有不理自明。


无言者天此理显;

有道之世其日长。


天年自乐今山长;

帝德能书昔史臣。


不以经明思自荐;

维其道在泽长流。


日暮万山如无有;

天高四野极分明。


为东极之五六日;

著书可以十万言。


以经史为无尽义;

不山泽而有远思。


世不能争维此理;

臣之所乐莫如书。


世登上理有极乐;

臣除经义无壹长。


四时不害年可乐;

数世之利书可长。


白乐天因天而乐;

王无功成功如无。


乐其所乐莫之禁;

利不言利无所争。


有无不争家之乐;

上下相亲国乃康。


戎功久著今天下;

高义咸称古相臣。


动之作之咸有道;

高也明也今夫天。


此日一去不可得;

及时行乐其无辞。


此乐无极臣壹石;

斯世其康帝万年。


自古以有年为乐;

方今如初日之常。


自天降康年乃有;

及时行乐臣所能。


尽日相亲维有石;

长年可乐莫如书。


极尽四时之所乐;

自成壹家以立言。


时定始成金石乐;

功高长在帝王家。


时绎古时明古义;

请从山野著山经。


昔之所经极可念;

今如不乐请复思。


始于在家能及远;

困之为道如登高。


帝立四维而定国;

臣诵壹经以起家。


帝德不以首山显;

臣年乃如野王高。


起灭万流金自定;

久长壹念石为开。


家无所有黔长乐;

世尽能思白不群。


理义明时有建白;

功夫定后无思维。


略诵古今成野史;

具言金石著山经。


惟孝于亲有石建;

不言所利无王戎。


清于极盛登咸世;

诵此无为道德经。


清于泰上无为世;

长作天家在野臣。


维于经义有献可;

不从时世复争长。


道在无言天自显;

年高有德世咸亲。


登高因诵白也作;

立石自刻献之书。


家有义,方称长者;

道维强,立在初年。


山高流长,请从所乐;

道成德立,自显于时。


书无经史,咸极其义;

山有土石,分为之辞。


功德既高,长在国史;

金石之乐,下及臣家。


远在泰古,乃有此乐;

尽刻斯世,所无之书。


乱流四下,疾于夫不;

古石群立,作其之而。


经史之泽,可以及后;

道德既高,因而显亲。


威仪可亲,帝称长者;

康强不害,臣乐高年。


威制强暴,惠及山野;

泽流后世,功在邦家。


帝称其功,世乐其利;

及后者德,定远者威。


既动复止,初念不及;

自昧而明,群言尽除。


家世之盛,长为称首;

著作所定,无不成书。


强者明者,乃能斯道;

尽矣极矣,而复其切。


登高而思,此乐万古;

立言不袭,自成一家。


莫不乐其乐,利其利;

斯乃言无言,为无为。


及地为乐,请自今日始;

于世无争,长如泰古初。


道义自高,如立六国相;

著作极盛,可称万石家。


后日思今,今复思昔,不如尽除此念;

天下在国,国乃在家,其维自定于初。


自泰初而皇而帝而王,理乱相从,止此一道;

念古昔立德立功立言,辞义不袭,具在六经。


集《曹全碑》


有酒且共乐;

无钱安足忧。

 

泉石从所好;

文章如有神。

 

大圣忧乐同斯世;

长史廉平报圣时。

 

山野所受各有在;

州郡之职安居为。

 

门墙咸拜文中子;

官爵仍迁乡大夫。

 

不贪金章仍拜石;

少疏文字复临流。

 

开泉分水山人事;

剪叶芟枝童子功。

 

日与君平学周易;

不同扬子返离骚。

 

分居且复修农政;

兴至时还角酒宾。

 

风雨和平因圣世;

民人欢乐是清官。

 

方干以三拜为节;

君平有百钱养生。

 

为爱凉风开北户;

因芟残叶出南山。

 

功乃不流有定节;

敏而好学无常师。

 

且幸风雨和圣世;

常存桃李在臣门。

 

令子贤孙同继起;

美人名士共长生。

 

白日清泉常共隐;

美人名士有童心。

 

白石清泉从所好;

和风时雨与人同。

 

生遭圣主贤臣世;

家在廉泉让水间。

 

汉世金张牟重望;

孔门曾闵拟清名。

 

有钱无钱都不计;

在山出山其奚殊。

 

吏隐既分无造访;

姓名尚在为文章。

 

师商之间有位置;

周秦以降无文章。

 

名士风流咸所慕;

儒生门户本常清。

 

负米共嘉贤子孝;

县鱼还述长官清。

 

字学近参王大令;

清名本拟蜀君平。

 

叔子风流人所服;

阳城孝节士咸归。

 

和乃不流有定节;

敏而好学无常师。

 

官位早从三事后;

文章尚在六朝前。

 

泉流分布从无绝;

枝叶扶疏不拟芟。

 

泉遭急雨因潜出;

风遇余云复勒归。

 

曹子建文常敏疾;

李商隐意本光明。

 

野史所收或遗世;

国风既远有骚人。

 

常居贤母三千里;

不慕高官万石家。

 

遇石不拜为之揖;

以酒拟圣甚于贤。

 

曾南丰文章典重;

王右丞居止清幽。

 

辞章旧拟三都府;

乡里仍名万石家。

 

儒官本不亲民事;

老学奚为让少年。

 

儒者承家先孝弟;

学人报国在文章。

 

德义无官位而足重;

文章勒金石以不刊。

 

万里长城,圣意有属;

百谷膏雨,民望所归。

 

义在斯为,奚让贲育;

理足而止,不因程朱。

 

不出门庭,全收野景;

相从里巷,大有高人。

 

方州郡家,扬子之易;

政事文学,孔门所学。

 

文德武功,副是爵禄;

殊方绝域,惮其威名。

 

石不合拜,止相揖尔;

臣盖于酒,时复中之。

 

民和年丰,感拜神赐;

家给人足,同乐时清。

 

臣门桃李,遗有清景;

名山金石,勒其雄文。

 

同人与门,以辅其德;

君子有谷,乃兴尔家。

 

君子处世,有忍乃济;

儒者属辞,既和且平。

 

君子修德,无不获报;

儒者明理,奚为费辞。

 

即济乃定,是有易理;

大极不动,斯为神功。

 

所居临流,亲近泉石;

有人载酒,商定文章。

 

治国若鱼,不扰为福;

养民如马,有害斯除。

 

屋后远山,门前流水;

农父赐酒,童子贡鱼。

 

诸子百家,不分门户;

名山大河,各效文章。

 

理学程朱,辞章之门;

德性曾闵,家世金张。

 

退之工文辞,学者从而师事;

司马相中国,远人服其威名。

 

泉明归与归与,置老屋六七间,在山水之乡,白首相安,金章奚慕;

居易乐哉乐哉,共及门二三子,志秦汉而上,干时不足,养性有余。

集《汉隶》


云出人间,合而为雨;

泉流石上,清于在山。

 

 

 

泉自禹时冷起;

峰从项处飞来。


俞樾女题杭州冷泉亭

 


夺回星斗一枝笔;

留得文章千古春。


胡调元挽俞樾

 


读公一卷遗书,公真不朽;

赠我七言佳句,我更难忘。


陈启泰挽俞樾

 


山高水长,海外艳称曲园叟;

春来人去,堂前怯诵落花诗。


恽炳孙挽俞樾

文苑忝齐名,愧我不堪仙筙注;

荐章同报罢,输君自有祖灯传。


王闿运挽俞樾

 


笑别姑苏台,歌咏归兜率陀天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;

名登儒林传,著作藏琅环福地,生为师表,殁为仙灵。


罗少赓挽俞樾

 


绝学二千年,丛书五百卷,邮通汉宋经师人师,天语几褒嘉,因遇永垂柱下史;

重赴鹿呜宴,再传鸾掖班,望炳华彝名世寿世,达观悟生死,灵爽常存春在堂。


陆懋勋挽俞樾

 


清秘老神仙,数海内翰林,灵光一人,为念琴歌侍坐、典谒问年,犹见末科最后辈;

东南大耄宿,算闰馀岁月,上寿九秩,不堪垩壁挽词、青山谶语,难忘遗诔到重闱。


陆钟琦挽俞樾

 


吴阊竟陨少微星,环球万里,妇孺知名,八十年铅椠相随,垂老抱遗经,玉轴连云人去也;

绝笔犹传留别句,一角孤山,楼台如画,三百树梅花放早,招魂酹樽酒,风骚无主我凄然。


江峰青挽俞樾

 


充栋成书、栖岩养性,年将九十,神明不衰,未觉近黄昏,夕阳犹自好,私期辕固被征,吾道稍行庶有日;

茶香室雅、春在堂深,名列三千,教诲如昨,太息先生去,萧条赤县空,从此王符著论,中心相赏更何人。


宋恕挽俞樾

 


一代硕师,几欲轶嘉定高邮而上,方祝耄期健铄,齐算乔松,忽传梦兆嗟蛇,读两平议遗书,朴学销沉同坠泪;

卅年私淑,愧未列赵商张逸之班,况复父执凋零,半悲宿草,又痛神游化鹤,检三大忧手笔,馀生孤露更吞声。


孙诒让挽俞樾

 


五百卷书藏流芬,风行寰中域外,溯鹿苹再赋、芹藻重赓,更儒林列传褒荣,人皆望若升仙,漫数词曹今第二;

三十年礼堂问难,义兼父执师资,记渤海同舟、湖楼撰杖,又吴巷德邻近接,天不慭遗一老,咸悲国士世无双。


郑文焯挽俞樾

 


数行儒林传,磨尽英雄,以乡先主持明圣湖,坛坫终身,经生大年,惜未获春秋决狱、尚书治河,问葆存国粹并时后死,几人与谁距诐息衰,既哭其私亦天下;

一代文学家,此为领袖,即岛国摹取春在堂,巾衫小影,贱子无状,且曾偕小阮论交、文孙把臂,乃荏苒去冬始诣先生,一见勉我移山填海,重感逝者亦自伤。


汤寿潜挽俞樾

 


四十年身侍门墙,谊属师生、恩侔父子,溯饮食教诲以至家计支持,自游庠始通籍,迨抽簪悉绕慈怀念虑,最伤心前度书来,未及月余,竟以此缄绝笔,何日见公、何日报公?只萧寺清斋,尽情一哭;

五百卷手编著述,上穷经训、下条稗官,与诗古文辞俱为后人津逮,况贤孙登高第,秉星轺足怡晚福期颐,忽蓦地立春夜半,惊看电掣,果然梦奠当楹,而今已矣、而今休矣!待儒林列传,从祀千秋。


徐琪挽俞樾